月光透過窗臺灑了進來,皎潔的月光似溫柔的慈母撫摸著大地,F(xiàn)已到了溫暖的季節(jié),但偶爾也會吹過陣陣涼風(fēng)。窗外的樹葉沙沙作響,像是在與風(fēng)兒竊竊私語;馬路上的車輛少了許多,白天的喧囂聲在此時亦消失了……一切是那么靜謐。在這寧靜的夜晚,又會有誰想起千百年前的她和他呢?
“春到南樓雪盡,驚動燈期花信。小雨一番寒,倚闌干。莫把闌干頻倚,一望幾重?zé)熕。何處是京華?暮云遮!币晃慌邮直,纖細的手指淌過琴弦,彈奏出了低沉的樂聲。只見她雙目微閉,一行清淚滑過臉龐,微微抬頭,面向遠方的長安,口中默默念道:“我自恃貌美,不肯行賄,卻被畫工丑化,而不得皇帝召見,F(xiàn)又被嫁至北方匈奴,遠離了家鄉(xiāng),可憐我這命運竟如此坎坷。何時才能重回故土,再見爹娘。 睙o可奈何的她又嘆了一口氣,低下頭去,嚶嚶啜泣。月光下,瘦弱的身影在廣袤的荒漠中是如此渺。∵@女子的思鄉(xiāng)之情流露在她瘦美的臉頰之上。想一想,一個弱女子卻要肩負國家興盛之任,是多么的偉大啊!但又有誰能明白她內(nèi)心的苦痛呢?
八百年后,一個雙鬢銀白的老者立于山頭巖石之上,用他那如干柴般的手指捋了捋胡子,口中喃喃自語道:“畫圖省識春風(fēng)面,環(huán)佩空歸夜月魂。千載琵琶作胡語,分明怨恨曲中論。”無可奈何的他仰天長嘆,老淚縱橫,往事在眼前浮現(xiàn)。他想到年輕時“致君堯舜上,再使風(fēng)俗淳”的雄心壯志;想到安史之亂時“朝扣富兒門,暮隨肥馬塵;殘杯與冷炙,到處潛悲辛”的困頓生活;想到如今“漂泊西南天地間”……現(xiàn)在的他再也回不到幾十年前,過著逍遙自在的漫游生活;再也回不到幾十年前,可以和朋友們暢快地飲酒賦詩了。羈旅半生的杜甫,在飽經(jīng)滄桑的晚年,來到昭君的故鄉(xiāng),在這里找到了情感的共鳴。因為他與八百年前的她有著相似的際遇———“恨帝始不見遇”,所以他能理解她內(nèi)心的怨恨,所以同是天涯淪落人,不必相逢不必相識也能感同身受!
這隔著八百年的兩個人是那么相似:一個貌美如花,一個才高八斗;一個遠嫁塞外,一個顛沛流離;一個思念鄉(xiāng)土,一個懷才不遇……他們的相似之處決定了他們相似的結(jié)局———一個“獨留青冢向黃昏”,一個客死在他鄉(xiāng)。他們令人同情,更令人哀嘆。
塵封的往事已經(jīng)成為了歷史,時間也會不停流逝。月亮已經(jīng)爬上了高空,四周依然是那樣靜……
市三中高一(1)班 王艷
指導(dǎo)教師 周蘭芝